南天竹

植物名称

南天竹 Nandina domestica Thunb.

别名

南天竺、红杷子、天烛子、红枸子

科属

小檗科南天竹属

原产地

原产中国长江流域

形态特征与习性

常绿小灌木。茎常丛生而少分枝,高1-3米,光滑无毛,幼枝常为红色,老后呈灰色。叶互生,集生于茎的上部,三回羽状复叶,长30-50厘米;二至三回羽片对生;小叶薄革质,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2-10厘米,宽0.5-2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冬季变红色,背面叶脉隆起,两面无毛;近无柄。

南天竹性喜温暖及湿润的环境,比较耐阴。也耐寒。容易养护。栽培土要求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。对水分要求不甚严格,既能耐湿也能耐旱。比较喜肥,可多施磷、钾肥。生长期每月施1-2次液肥。盆栽植株观赏几年后,枝叶老化脱落,可整型修剪,一般主茎留15cm左右便可,4月修剪,秋后可恢复到1m高,并且树冠丰满。

养护须知

南天竹适宜用微酸性土壤,可按沙质土5份、腐叶土4份,粪土1份的比例调制。栽前,先将盆底排水小孔用碎瓦片盖好,加层木炭更好,有利于排水和杀菌。

南天竹在半荫、凉爽、湿润处养护最好。强光照射下,茎粗短变暗红,幼叶“烧伤”,成叶变红;十分荫蔽的地方则茎细叶长,株丛松散,有损观赏价值,也不利结实。南天竹适宜生长温度为20℃左右,适宜开花结实温度为24-25℃,冬季移入温室内,一般不低于0℃。翌年清明节后搬出户外。

南天竹浇水应见干见湿。干旱季节要勤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;夏季每天浇水一次,并向叶面喷雾2-3次,保持叶面湿润,防止叶尖枯焦,有损美观。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,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-70% ,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、脱落,上部叶片无光泽。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,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,当环境温度在8℃以下停止生长。

对光线适应能力较强,放在室内养护时,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。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(一个月左右),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(冬季有保温条件)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(一个月左右),如此交替调换。

常见病害

①红斑病:这种病害一般发生在南天竹的叶尖或者叶缘。发病初期,叶片会上产生褐色斑点,之后会逐渐扩大。病斑的边缘呈深褐色,为放射状。病斑周围有比较宽的红晕。发病后期,病部会生出灰绿色至深绿色的煤污块状物。

防治方法: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,并把它们深埋或者集中烧毁。病害多发的季节,需要给植株喷洒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或新型杀菌剂进行防治。每隔10-15天喷1次,连喷2-3次即可。

 

②炭疽病:该病主要危害南天竹的叶片。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褐色的小斑点,后期会逐渐扩大,变成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病斑。病斑边缘有黑褐色带,病斑上还会产生许多凸起的密集小黑点。病叶会逐渐干枯,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死亡。

防治方法:发现病叶要及时清除并销毁。发病时,要给植株喷托布津或波尔多液治疗。每10-15天喷1次,连喷3次即可治愈。

 

③刘氏短须螨:成螨、幼螨、若螨多在叶背沿主脉和侧脉处吸汁为害,严重时造成叶片枯焦而早落。

防治方法:早春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,内加0.3%合成洗衣粉,以增加湿润展布力。注意枝干、树皮裂缝等均要喷到。

大量发生时,选喷40.7%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,或73%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。叶背、叶柄等处都应喷到。

 

④叶枯病:该病主要在南天竹盆景植株叶片上形成灰褐色枯斑。初期在叶尖和叶缘处出现枯黄色圆形小斑,以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或不规则形。病斑中央灰褐色,并散生黑色小点粒。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残体上越冬。借风雨和水滴飞溅传播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

防治方法:剪除病叶和清除盆中落叶,集中烧毁;发病时,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。

 

⑤卷叶蛾:用50%杀螟松1000倍液防治。